拉近產地與餐桌的距離
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,道出了農人的辛苦,也是期望人們能珍惜食物。然而,隨著產業結構及居住環境的改變,加上生活型態變得便利,對於許多人而言,知道食物從哪裡可購買取得並非難事,但對於食物從何而來,可能從未去好好認識。
「食育」的推行已成為全球趨勢,在日本,就認為「食育」是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的基本!食育包含:飲食認知(認識食物與營養價值)、飲食行為(讓孩子學習選擇對健康有益且安全的食物)、飲食文化等部分,好的飲食行為可以幫助孩子奠定健康的基礎,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更專注、更享受校園生活;而讓孩子理解飲食文化、認識食物起源,除了培養孩子對各種事物的尊重之心,也可以間接減少孩子對食物的浪費。
而在2018年,台灣開始有「好好吃故事車」開進校園中,在餐車上,學生除了可以認識廚具設備外,也能學習關於食材的營養,透過廚師的巧手,讓學生可以嘗試過去所不敢吃的食物,也在講解下,認識自己成長的土地。透過一連串的體驗,也讓孩子知道,食物得來不易,除了有農人的辛苦栽種外,也需要接受一連串的天氣或蟲害考驗,如此得來不易的食物,值得我們好好去珍惜,也學習去感謝。
文章部分內容摘自: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-提升兒童食育力